各学校放学后依次提供普惠性课后服务和个性化课后教育各1小时,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正常下班时间。 5月25日9时49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独立研制的天问一号探测器环绕器有效载荷——火星磁强计的伸杆进行在轨展开。 遥测参数显示伸杆展开到位,返回科学数据显示产品运行正常,这标志着由中科大独立研制的火星磁强计即将开启对近火空间矢量磁场的科学探测任务。 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两部分组成,作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今年5月15日凌晨4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现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的“两器分离”;5月15日7时18分,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实现了我国首次的地外行星着陆;两器分离约30分钟后,环绕器升轨返回火星停泊轨道,成为着陆巡视器与地球的通信中继站,即将开启环火科学探测任务。 中科大作为我国深空探测历史上首个承担单机级科学载荷研制任务的高校,其独立研制的火星磁强计是天问一号探测器中环绕器的7个科学载荷之一,其主要科学探测任务包括全面准确地测量火星空间边界层,探测火星南部局地岩层的有效剩磁及火星感应磁层,研究近火空间处的行星际磁场,同时还会结合其他载荷仪器对火星大气中的粒子逃逸等问题开展研究。 火星磁强计的两个磁通门探头安装在一根长的伸杆上,伸杆的作用是使得探头远离卫星本体,从而减小卫星本底剩磁对探头所测空间磁场的影响,伸杆的成功展开标志着火星磁强计正式开启其科学探测任务。 中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空间有效载荷研制团队正在组织开展在轨监视和卫星本底剩磁的识别和去除工作,全力保障火星磁强计后续长期在轨探测和科学数据分析任务。 在天问一号火星磁强计的研制基础之上,课题组开展了灵敏度更高的新一代磁测载荷技术的研制工作,为我国后续的深空探测任务提供技术储备;同时,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的空间载荷定标与地面试验应用工程技术中心,也将为今后深空探测任务中的空间粒子探测和磁场探测两类载荷提供地面验证和标定试验。 (记者陈婉婉)(责编:吴西露、李阔)。 人民网成都4月27日电(记者陈曦)四川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了由省国资委起草的《关于构建全省国资监管大格局协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4方面19条措施,提出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的“四川方案”,在全国率先交出了具有地方国资监管鲜明特点的“四川答卷”。 (责任编辑:admin)本文由黄地址二免费永久2021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450detroit.com/bg/1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