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该县积极探索就近就业新思路,突出后续就业帮扶,仅在江背镇,就建设了7个扶贫产业基地。 孙汉董。 受访者供图“八小时出不了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孙汉董团队始终咬定一科一属植物进行系统研究。 七十多岁以前,他还会带团队前往迪庆等地的野外采集研究植物样品。 这几年,随着年岁增长,他就很少再到野外。 不过只要不出差,他仍然每天到实验室。 认真、执着的孙汉董对学生要求很严,但他的学生还是非常喜欢这个直率的老师。 一名学生说:“孙老师很严格,但他在业务上、学术上却从不保留,有什么都教给我们。 ”孙汉董常常对学生们说:“我们这个行当是动手科学,不能单纯按照八小时来计算上下班,需要全身心投入。 八小时出不了科学家!”这些年,靠着严谨、执着的科研态度,孙汉董和他的团队系统研究了我国唇形科香茶菜属、五味子科、红豆杉科等科属的近三百种植物的资源和次生代谢成分,阐明了这些植物的化学物质基础,发掘了一些新的资源,发现了系列新骨架及新类型化合物,发展了萜类化学,丰富了天然化合物的内容。 截至2020年,孙汉董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790余篇,其中SCI收录560余篇,获授权专利30余项;出版专著4部,24项科研成果分获国家、中科院和省部级奖励;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70余名。 孙汉董很关心家乡发展,他认为生态环境能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如果没有前者,也就谈不上其他。 因此,他对云南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的成绩感到非常高兴,“现在云南的生态环境大为改观,走在全国前列。 ”对于自己研究的领域,他希望后继有人,能有更多的拔尖人才从事植物化学研究,沉下心来,成为植物化学研究领域的引领者。 “我们是做基础研究的,基础研究没有第二名、第三名,我们要做就要做行业第一。 ”他经常这样告诫学生。 母校云南大学即将迎来建校100周年,孙汉董感恩母校的培养,他希望母校始终坚持“泽润云南,会天下”的精神,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云南大学很多学生听过孙汉董的故事,学生们表示,要向前辈看齐,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进而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责编:徐前、朱红霞)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而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刺激中,也会影响身心健康。 (责任编辑:admin)本文由黄地址二免费永久2021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450detroit.com/hm/170.html |